11月12日,青年研究社首次云端“电影沙龙会”如约而至,本次活动由副社长李琦昆主持,选取德国电影《死亡实验》作为观摩影片。
内容简介:
活动由副社长李琦昆主持,选取德国电影《死亡实验》作为观摩影片。
影片源起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1971年夏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同事们在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参与实验。
电影男主角是一位计程车司机,他偶然间看到了报纸上刊登的心理实验招聘广告并前往应征。其后,便与其余19人被选为了实验对象。 实验刚开始时无论是囚犯还是狱卒都相安无事,有时还谈笑风生。但在第一次冲突之后,情况悄然改变,担任狱卒角色的志愿者开始动刑虐待囚犯。其中一名狱卒因不愿同流合污而被其他狱卒贬为囚犯,情况愈演愈烈,甚至监控该实验的研究员及女助理皆被失控的狱卒囚禁。囚犯们不堪凌辱奋起反抗,最终在爆发暴力事件之后,这场实验被迫中止。
影片的结局并不是通常的喜剧结尾,而是展现了人性的残酷与满屏遗憾和唏嘘。这不禁让青研社的小伙伴们感慨良多。
感悟分享一
社工1901 李琦昆
当人们被赋予一定高位的权力或者角色时,通常便会脱离规则的控制,最后造成影片所上演的悲剧。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在某些情境下会变成嗜血的狂魔。 同样,在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好的环境,会让人们从事好的行为;而坏的环境,则会为个人恶的行为提供平台,从而暴露出人性恶的一面。
感悟分享二.
社工2001 杨奕嘉
人处于社会之中,总会有权力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而暴力绝不是解决公平问题的唯一手段,过度的暴力只会激化社会矛盾,让“特权思想”根植于支配者的心底,造成居上位者会更加支配居下位者的局面,而这样简单粗暴的环境会恶性地改变人的灵魂深处的单纯和善良。
感悟分享三.
社会1901 孙清逸
这部电影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而是那个原先看着憨厚老实,但却成为迫害人最深的监狱头头的那个黑人。你永远也无法想象环境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大到能把一个原先当过老师,当过童子军的人变成恶魔。《乌合之众》之中,有这么一个观点,“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正如实验中的每个人,由于所在群体都在扮演各自的角色,若是自己表现得不一致,则会有难以抵御的压力袭来。在这种压力之下,个体意识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群体意识。对于“囚犯”群体来说,群体意识即是服从意识。而对“狱卒”群体来说,就是管理意识。
总结
无数事实证明,当一个反自然的规则在控制人们行为的时候,必然造成矛盾双方的对立,加剧矛盾,最终爆发冲突。就像此部电影的最后,“囚犯”冲击“狱警”一样,看似一场简单的奋起反抗背后,潜藏着对平等、尊重的渴求,也揭示着角色互动背后的深刻意涵。
云端“电影沙龙会”至此圆满落幕,接下来的美好校园时光敬请大家守候青研社身旁,一起走进青年,走进社会,一起趁年华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