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对融资有帮助吗?
创业企业大多是融资驱动型的,而创业者面对风口该如何理性对待?
一、创业者的误区
比如,农户家里种菜,若有人种白菜赚了钱,来年大家就一股脑地全种白菜,结果白菜价格下跌,大家都没赚到钱。
现在的创业领域,也是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去找风口,投资人怕错过赛道,创业者希望获得投资。为了活下去,创业者不断迎合投资人的喜好,最终往往偏离了创业的初心。
于是,在所谓的风口之下,我们看到了若干家电商、若干家团购、若干家互联网金融、若干家O2O、若干家共享单车、若干家电动汽车……至于伟大的产品,当然也就没了下文。
我们认为,创业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行业还不存在的时候,只要有技术,能够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可以创业了。联想的汉卡、史玉柱的巨人、求伯君的金山都是这样的,当时是技术驱动的。
第二阶段,当技术不再形成明显护城河的时候,我们就要去解决更为深远的问题。这时,大家会想办法生产各种产品来解决各种已知甚至未知的需求。
第三阶段,当各种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开始趋同,广告战、营销战等开始大行其道。这一点多发生在传统的成熟市场,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一阶段未必说明行业没有发展空间了,只能说行业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像手机市场之前就进入了营销战阶段,直到乔布斯改变了这个行业。难道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需求了吗?显然不是,只是消费者对于传统手机的单调更新没有需求了。
二、真的有风口这回事吗?
赶着风口而来的,都会因为风停了而消失。投资人、创业者原本都应该服务于需求,而现在他们都奔向了风口。
殊不知,但凡是风口,都大多有了赢家。
2003年,马云和刘强东分别成立了淘宝和京东,以这两家企业为首的一众创业企业在进行用户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解决当时存在制约电商发展的各种问题。
2010年前后,电商市场激活的需求吸引了投资人的注意。资本大量入场,带来了电商的风口,一时间各种垂直电商粉墨登场。
短短两三年后,千家电商纷纷沉寂,最强的只有当年风口的制造者——淘宝和京东。
大多数投资人骨子里害怕出局,所以他们常常会问:美国有哪个产品和你的相似?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创业项目,而是要借助外界已有的趋势来印证自己的判断,那就是追风口了。
除了市场的风口,现在还有一种典型的To AT(针对阿里和腾讯)的创业模式。
例如,阿里和腾讯都在争夺线下支付的使用场景,所以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等领域,投资人用海量投资进行快速催熟,因为涉及了大量的线下支付场景,所以腾讯和阿里等科技巨头愿意用高估值去换取这些支付情境的独占权,为自己的关键业务(比如支付、小程序)做营销推广。
就好比,共享单车2亿美元的投资,对于腾讯抢占线下支付场景来说,只是其营销费用的一部分,只要对方承诺优先或独家使用自己的支付方式,这笔生意就已经赚到了,况且还额外获得了股份。
三、创业者应该拒绝风口
虽然创业者拥抱风口可能获得投资人的投资机会,但是我仍然劝创业者,不要刻意去拥抱风口。因为在这样的竞逐中,创业者只是被选择,没有主动的权利。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项目是自己的全部。如果只顾迎着风口而上,为了融资而融资,就算拿到了投资人风口上的钱,也会因为项目本身没有生命力而走不远。相反,如果创业者找到了用户的需求,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无论是否在风口,都有可能活下去。
我相信,创业的成功只取决于是否满足需求,没有需求则没有风口。虽然在不是风口的地方可能会寂寞,但是只要创业者守在自己最强的领域耕耘,总有一天,会有风来。
那时,你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