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红树林酒店大王棕5号会议室举行了一场精彩的口头报告活动。此次报告围绕“群体决策”、“社会决策”、“经济与社会”三大主题展开,与会者们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了社会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
在“群体决策”的议题上,黄艳钦老师作为主持人,主导了整个讨论过程。华东师范大学的谢恩慧学者发表了题为“信息交换提升群体决策表现的心理机理”的报告,她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言语信息交换、文字信息交换和控制组等方法,对群体决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宇潇学者则带来了题为“Aversion to harming outgroup soldiers when emphasizing additional social roles with high warmth during intergroup conflict”的研究报告。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中的士兵身份为例,通过相关实验对群体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的查淑奕学者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群体决策的问题,她的研究题目是“传播信息扭曲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她运用偏好逐步进化法及相关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害群之马如何破坏群体决策的过程。最后,由叶茂林教授指导的暨南大学邱倩莹学者则研究了“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对工作的影响研究”。她以自我调节理论为依据,采用情境实验研究和经验取样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学者们更深入地理解群体决策的心理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同时,这些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改善和提高群体决策质量和效率的有益启示。
在“社会决策”的研究领域,北京师范大学的张萱学者对“合作情境下儿童基于贡献的分配公平性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这项研究基于社会推理发展模型,并结合实验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随后,李晔教授对张萱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并对三个实验背后的机制提出了疑问。接着,北京师范大学的梁芷瑶学者带来了题为“公平还是平等?公平分配机制下的不平等厌恶”的研究报告。她根据问题提出,建立了研究框架,并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和双因素混合设计进行了三项实验,对公平与平等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
李晔教授在点评中指出:“测量存在一种倾向性,也可能影响对这种事情的判断,在后续研究当中应当考虑对于被试倾向性的筛选”。广西师范大学的林嘉欣学者针对“信誉还是证书?对道德心理许可增加利己性道德决策机制的探索”进行了报告。她通过设立假设、模型实验,证实了道德心理许可可以增加利己性道德决策,并发现其通过道德信誉机制产生作用。
最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陈妍妍以目前点评软件评分作为切入口,通过餐厅评分信任出发,基于人际互动的假设情境实验等实验,对“基于声誉的信任与合作行为:不诚实声誉提升何时及为何会适得其反?”进行了相关研究。李晔教授在总结中强调了各个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在“经济与社会”议题领域,中央财经大学的四位学者李婷婷、隋晓阳、赵伟、王珏分别带来了各自的研究报告。他们的研究主题涵盖了“经济稀缺增加财务回避:压力的中介作用”、“中国人非线性概率加权的特征探索”、“隔离经历与财务行为改变:财务威胁感知的中介作用与自尊的调节作用”以及“信息框架对基金定投赎回拦截的影响:参照点的调节作用”。孙铃教授对这些报告进行了深入的点评。随后,由刘传军教授引领的四川大学王天骄学者带来了关于“家庭性别角色态度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金钱权力价值观的中介作用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报告。张红川教授对这一报告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该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这些研究报告和点评为我们深入探索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洞见,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至此,为期一天半的口头报告圆满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在座学者以及威尼斯wns8885566的师生得以欣赏到众多学术成果的精彩展示,走进了一座学术的殿堂。
此次口头报告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研究动力。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中,我们坚信社会心理学相关学术发展将因此次报告而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繁荣。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这样的学术盛会中,共同推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发展。
(文字:马周祺 编辑:王菁苑)